“虽然时间已经过去很久了,但是第一天到沃皮小学的情景仍然令我记忆犹新……当我们踏入校园,整齐的鼓号队朝气蓬勃地演奏起了迎宾进行曲,老师和学生们一张张热情又朴实的笑脸映入眼帘,使我内心无比激动。那时,我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尽我所能,一定不能让久等的他们失望。”肖欣婷饱含深情地说道。用专业引领发展,以真情浇灌未来,她从未停歇。
尽我所能 教我所学
作为连续在长春市教育局举办的中小学校外艺术特长比赛中担任评委的少年宫教师肖欣婷,对音乐教学一直保持着初心——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更多的孩子走进音乐世界。
2019年3月,在长春市少年宫推荐下,肖欣婷如愿成为由共青团长春市委、长春市青年联合会、长春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联合举办的“新时代乡村少年成长计划”公益活动中的一员,并作为管乐专业指导教师在米沙子镇沃皮小学开展支教工作。
肖欣婷对待支教工作兢兢业业,在支教之前就给自己定下一条原则:“尽我所能,教我所学”。随着支教工作的推进,肖欣婷发现,乡村学校的孩子们对于音乐与乐器较为陌生,在课上与自己的互动也是少的可怜。为了使学生体会到音乐学习的乐趣,她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在教学中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的生活感受和不同的表现形式,使他们形成自己的风格,不强求一律。“要信任他们,鼓励他们,想尽一切办法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的天性和个性在丰富、宽容、轻松的课堂气氛的感染下得以自由健康的发挥。”肖欣婷欣慰地笑道。
慢慢的,学生们在肖欣婷营造的视、听、触觉学习方法中培养出了创造性思维方式,渐渐由不爱发言到抢着发言,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支教一年 自教一生
“在支教过程中,我更加明白了我的责任,不仅要把学生教好,还要和负责管乐团的老师进行交流研讨相关教学工作。”谈论起支教的日子,肖欣婷颇有感触。
在课堂上,肖欣婷和学生们积极探讨管乐的学习和演奏方法。有些自己家里没有乐器的学生,她会教他们一些方法使他们能够默练。同时,其他器乐班级的老师也会请肖欣婷帮忙指导,她与老师们一起为支教学校的管乐团重新编排了小军鼓和大鼓的乐谱。
在与老师们的交流研讨及与孩子们的互动过程中,肖欣婷得到了很多灵感并为孩子们求知的渴望所鼓舞,这对她自身的音乐教育道路有着重要的推助作用。
三寸讲台无边爱,支教仍在进行中。肖欣婷将继续带领孩子们畅游音乐世界,用实际行动谱写支教深情,再续华章。
搜狐吉林融媒体记者 翟佳
编审:晨晓
终审:兴科